北京市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更具韧性
为服务首都安全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北京市启动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21年6月22日,经市政府批准,市应急委印发《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总体指南》),从制度机制和技术规范两方面入手,在顶层设计上搭建起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体系框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是本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首善标准,统筹发展和安全,为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作出的制度性设计和系统性规划。
紧扣首都发展定位
全面布局本市风险管理体系
《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是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紧扣首都城市发展定位,站在“大应急”视角,引导和推动风险管理向前端、横向和全链条全周期全社会延伸,着力从源头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使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更具韧性。一是在顶层设计上,以办法和指南体系形式,建立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工作。二是在工作主线上,推动突发事件应对由重“事后处置”向重“事前防范”转变,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由专项向综合、由自发向自觉、由零散向系统、由经验向科学、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三是在机制职责上,完善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应急委统筹协调下的运行机制,确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四是在组织实施上,规范重构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
坚持从源头防范突发事件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机制
《管理办法》共5章、32条,分为总则、职责任务、组织实施、保障与监督、附则。确立了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工作机制、职责任务,按照风险管理流程,明确了工作重点、方法及要求,回答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一是明确定位作用,提出风险管理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经常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基础工作,是整个组织的共同任务。要求按照系统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实效性并重的原则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本系统、本领域、本行业、本地区的全面评估。二是强调源头管理、全周期管理,提出要将风险管理工作贯穿到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等各环节全过程,融入组织管理全过程。要求市级各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各管委会将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组织领导、职责任务、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等。三是初步建立了责任体系,明确了市应急委、市级各部门、属地政府(管委会)的职责,厘清了不同层级责任主体、监管主体的任务。要求有关单位明确风险防控责任,健全完善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编制风险控制清单,提出风险防控建议,制定风险防控方案,建立风险管理台账,督促责任主体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监督风险防控工作进度和落实情况。四是强调重大风险防控,突出重大活动、重要时期、重要目标设施风险管理。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范多灾、巨灾和新兴风险。当出现风险等级高、后果影响严重,防控涉及多部门或跨区域等复杂状况时,可以实施提级防控,调整完善区级风险、市级专项风险、市级重大风险等风险控制清单。五是规范了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强调了风险管理综合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划分为计划和准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更新和风险沟通等环节,细化了工作方法要求。六是明确了保障措施,提出了组织和人员、资金、科技与信息化、专家和社会力量、监督奖惩等要求。此外,要求建立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客观、完整、及时地关注风险的动态变化、防控成效等。
重构风险管理工作路径
提供技术与方法保障
《总体指南》是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总纲,包含总则、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附则、附件等四部分。一是提出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指南体系的框架。按照“分类分级、条块结合、突出重点”原则,建立了包含3个板块的专项指南体系。第一板块针对“条”,设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指南体系;第二板块针对“块”,设置适用于市、区(管委会)、街乡镇、重点功能区的区域综合指南体系;第三板块针对“重点”,设置重要时期、重要设施目标及非常规类指南体系,涵盖重大活动、城市关键基础设施、重点公共场所、多灾巨灾、新兴风险等。二是规范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方法步骤。对标国际标准,完善了风险管理工作各环节的内容方法,细化了风险控制内容与手段。提出综合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方法,提出频危分析、认知度分析、归一化处理等新技术新方法。明确了市级重大风险、市级专项风险的防控原则。制定了风险辨识建议清单,简化了通用表格,规范了风险管理报告撰写与报审。三是对《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强调目标效益,要求以有效控制和减轻风险为最终目的,科学确定防控策略和优先次序,合理分配资源。强调科学管理,要求加强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研究,健全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规范,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作用。强调综合防控、会商联动,要求系统分析关联关系和次生、衍生影响,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同时,对各行业、领域、区域的个性管理问题作了规范。
《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为系统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机制和技术方法保障。下一步,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逐步拓展到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强化全社会风险意识。二是健全完善针对不同“条”“块”和“重点”的专项指南,逐步形成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三是加大实践探索,完善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评估防控、考核奖惩等制度机制。结合重大活动、重要任务,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工作。四是提升风险预判、识别和处置能力,实现风险会商制度化、重大风险台账化,提高预警提示范围和精准度,推动风险防控精准化取得明显进步,整体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专家点评
坚持预防为主
推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重心前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突发事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为指引,着眼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新理念,立足北京特点和实际,对重大问题做出了较好回应。据目前掌握情况,北京是率先系统开展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精神,强化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底线思维,推动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重心前移。站在“大应急”视角,建立了公共安全风险综合防控体系。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开创性工作,顶层设计思路非常好,在探索推动新时代首都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很大一步,在国内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原组长 闪淳昌
持之以恒 脚踏实地
推动首都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总结提炼北京与各地风险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考虑新兴风险、非常规风险等因素,在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全面、综合、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确保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水平持续提升的机制安排和技术路径。按照《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构建的北京市“1+1+N”风险管理体系,是给首都安全构建的一道“坚固防线”。统筹各类突发事件风险的识别监测、研判评价、预警预报,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整合应急力量,提高应急效能,真正实现从源头防控重大风险。胸怀“国之大者”,按照《管理办法》和《总体指南》,持之以恒、脚踏实地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提升首都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和能力,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责任,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市民的义务。首都安全关系你我他,首都安全工作需要你我他去做。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兴凯 【编辑:张燕玲】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